专家团队
雷晓光
来源: | 作者:pmo2e68f5 | 发布时间: 2018-08-20 | 7184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人物简介:
      雷晓光教授,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2006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有机合成和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生物有机化学博士后研究。2008年底全职回国,曾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学中心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药学会,
美国化学会,中美化学教授协会会员。
雷晓光教授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特别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及应用活性小分子探针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创新药物研究中新的药物靶点发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年来,他主持/承担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863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NatureCellNat.Chem. Biol.Angew. Chem. Int. Ed.J.Am. Chem. Soc.Chem. Sci.Cell Res.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美国和国际专利5项,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励。

教育背景:
2014年12月至今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2008.6至2014年 天津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教授
2008.6至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学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2006 - 200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斯隆 - 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生物有机与药物化学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Samuel Danishefsky教授
 研究领域:
       化学生物学,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化学

        研究方向:
小分子影响了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中心法则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可以是通过自然进化选择的天然产物,也可以是通过有机合成制造的药物分子和化学探针。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应用新颖的活性小分子和化学手段去系统深入地研究重要生命过程,阐明生物信号传导通路中新的分子作用机制,去验证全新的药物靶点从而帮助解决重大医学难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1、用化学遗传学手段研究与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感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的生物通路分子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
2、运用活性天然产物发现新的生物靶点和阐明新的生物作用机制;
3、开发新一代高效的生物相容反应,并且将其应用在生物分子标记,追踪等化学生物学研究中;
4、寻找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利用药物化学手段设计并且合成相关小分子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
      获得奖励:
     
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 by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CSJ),2015
中国化学会“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2015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 
Roch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4
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14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3
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ICBS)首届"Young Chemical Biologist Award",2013
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13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13
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2
天津大学“北洋学者”教授,20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科研奖,2010
IUPAC Young Chemist Award,2009
第二届“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07
NESACS-JCF/GDCh ExchangeScholarship to Germany,2005
Student Fellowship for the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ombinatorial Chemistry,2005
SugataRay Memoria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t Boston University,2005
宝洁学术卓越奖学金,北京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