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分子工程研究院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国内建立的唯一一家专注于产业技术开发转化的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熟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新型产、学、研、用研发孵化机构,在打造开放平台、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高新技术研发、企业衍生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发展战略目标
1、植入北大优质资源,引进优秀人才和项目,打造开放的研发、孵化平台
研究院积极植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领域优质研发资源,并积极引入北大校友优质研发和企业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地方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的紧密合作,打造开放性研发、孵化平台,充分整合政、产、学、研、用上下游资源,遴选市场发展前景好、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应用技术攻关、小试、中试放大,实现实验室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顺利转化。
2、打造高端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服务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
研究院立足于分子工程,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先进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多个特色研究中心,建成具有“北大”特色的创新成果产业技术转化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孵化平台和公共技术研发和测试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和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成果孵化、检测检验、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务,孵化、加速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造血细胞,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3、立足原创硬科技,服务实体技术创新与创业
在过去,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互联网等软科技为主,在“原创”、“硬科技”、“实体技术”方面发展较为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原创”、“硬科技”、“实体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年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沉淀,投入大、见效慢,一般科研机构无积极性,而单独的中小型企业又无力完成。北大苏南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立足于北京大学近百年来的人才、技术和成果积累,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致力于遴选原创成果,发展“硬科技”和“实体技术”,激发盘活躺在教授抽屉中的科研成果,使其服务于国家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4、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依托北京大学及众多北大校友资源,立足苏南地区,面向长三角,加强自身造血能力,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1)坚持应用导向,强化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模式,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2)充分发挥运营管理团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股权激励机制,实行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快成果转化进度。
(3)加强项目目标管理,实行阶段性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控制风险,提高项目转化成功率。
(4)积极运用新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深度整合政、学、研、产、金、介、媒等资源,全球范围挖掘新成果,推动高端合作,服务研究院的创新创业和成果孵化。